李道品

发布时间:2013-05-22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1、个人简介

李道品,男,1967年12日出生,汉族,浙江苍南人,硕士,副研究员,高级农艺师;作物所副所长;浙江省第四届青科协委员;温州市第六届青联委员;温州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和第八届委员,第九次代表;温州市农学会理事、副秘书长;温州市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;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和温州市551人才;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。

先后主持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二级项目3项;主持温州市科技项目6项;协助申报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基地建设项目2项;主持育成水稻品种8个次,分别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;主持育成不育系1个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。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次,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次,三等奖6项次;执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20篇,其中获浙江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,温州市优秀论文壹等奖1篇,二等奖1篇,三等奖3篇;参编教材2本;主编校本教材1本。

2、研究方向

水稻遗传育种及推广应用

3、学习工作经历

1987.09-1991.07年浙江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

1991.07-2000.07原温州市农科所杂优室副主任(主持工作)

2000.07至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(市农科院)从事教学科研工作,先后任育种中心综合室主任,育种中心办公室主任,作物所早稻育种室主任和作物所副所长

其中1998.10-2000.08 浙江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专业学习

1999.10 浙江省水稻遗传育种高级研修班进修

2006.09 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岗位培训

2006.10-2010.06南京农业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,获硕士学位

4、主讲课程

《作物遗传育种》

5、近年来教学和科研成果

(1)主持浙江省重大水稻育种攻关9410计划二级项目“浙江省高产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(2007C12902)”;

(2)主持浙江省重大育种攻关项目9410计划二级项目“优质专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(2012C12901-2)”;

(3)主持浙江省重大水稻育种攻关8812计划二级项目“优质多抗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选育(011102404-9)”;

(4)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“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选育早杂超高产组合的研究(No.990301-1-2)”;

(5)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“利用生物技术加速亚种间早杂超高产选育研究(N2002A002)”;

(6)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“国标优质米新品种引选、应用及产业化研究(N2004A006)”;

(7)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“特色早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研究(N20070026)”;

(8)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“高产多抗加工型早籼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(N20100057)”;

(9)第二负责人参与温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“珍汕资源保存、利用与开发研究(N2001A49)”;

(10)第二负责人参与“农业部浙江省温州市水稻K优117等原原种繁育基地项目”;

(11)第二负责人参与“省农业厅温州市省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项目建设”;

(12)主持育成杂交早稻组合K优619 (浙品审字2001第230号);

(13)主持育成杂交早稻组合金优359(审定改名先农29号,赣审稻2005072);

(14)主持育成早籼稻温229(浙审稻2006024、国审稻2008004);

(15)主持育成早籼稻温305(浙审稻2006025);

(16)主持育成早籼稻温718(浙审稻2012001);

(17)主持育成早籼稻温814(浙审稻2013001);

(18)主持育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“珍品A”2004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。

6、执笔论文发表

(1)“利用塑料大棚秋繁杂交早稻的研究初报” 《浙江农业科学》1994第3期;

(2)“辐射诱变育成早杂恢复系温恢49辐 ” 《核农学报》2000,14(3);

(3)“杂交早稻恢复系温恢49辐选育及其组合表现”《浙江农业科学》 2001第2期;

(4)“杂交早稻新组合K优619的选育及其应用” 《中国稻米》2001第5期;

(5)“杂交早稻组合K优619高产栽培技术初探” 《浙江农业科学》2001年增刊;

(6)“杂交早稻组合K优619高产制种技术探讨” 《杂交水稻》2002第1期;

(7)“杂交早稻新组合K优619” 《杂交水稻》2002年第2期;

(8)“野败籼型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珍品A的选育” 《杂交水稻》2006年第21卷第4期;

(9)“早籼稻新品种温22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” 《农业科技通讯》2009年第2期。

(10)“温州市早稻生产现状、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” 《安徽农业科学》2012年第40卷第12期;

(11)“珍汕97B改良新不育系与珍汕97A的制种产量比较研究” 《杂交水稻》2012年第27卷第3期;

(12)“早籼稻新品种温71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” 《浙江农业科学》2012年第9期;

(13)参编《农村种养新技术》农民培训教材,2007年7月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;

(14)参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《作物遗传育种》,2009年11月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;

(15)主编《作物遗传育种各论—水稻、小麦、玉米育种》校本教材,2009。

7、社会与服务

通过新品种的选育、推广以及相关技术的创新,主要在本省,特别在温州地区深入乡村对农民进行技术咨询、技术培训或现场技术指导,服务三农。

8、荣誉与获奖

(1)2006年度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;

(2)2005-2006年度温州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;

(3)2012年温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;

(4)主持“杂交早稻新组合K优619选育及其利用获2002年度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温州市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;

(5)主持的野败籼型三系优质不育系“珍品A”项目获2005年度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;

(6)“水稻种质资源引选及开发利用研究”分别获2006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,排名第五;

(7)主持的“国标优质米新品种引选、应用及产业化开发”项目获2008年度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、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;

(8)“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引试与示范推广”项目获2009年度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,排名第六;

(9)主持 “早籼新品种温305的选育、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” 项目获2011年度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、温州市农业推广三等奖;

(10)执笔的“辐射诱变育成早杂恢复系温恢49辐”获2001年度温州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;

(11)执笔的“杂交早稻K优619高产制种技术探讨” 论文获2003年度浙江省优秀论文三等奖;

(12)执笔的“杂交早稻恢复系温恢49辐的选育及其组合表现”论文获2003年度浙江省优秀论文三等奖。

9、联系方式

0577-88415877 lidaopin@163.com
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

精彩瞬间